服务热线:400-965-0588

东西协作、产教融合、精准脱贫:西部山区高

东西协作、产教融合、精准脱贫:西部山区高


东西协作、产教融合、精准脱贫:西部山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慧,池涌,葛富林,主洪国


摘要:针对西部山区高职院校基础薄弱、企业资源不足、产业适应乏力三大瓶颈,通过东西部协作跨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实践,构建跨区域“一企一策”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毕节职院+广东多校+广东多企”的东西协作协同育人机制,借力东部产教力量提升服务产业适应性、助推“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产业互补等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一条西部山区高职院校借力东西协作服务产业、带动就业、巩固脱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丰富产教融合、均衡发展理论内涵,获得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01

一、问题提出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一头连接着千家万户广大学子,另一头维系着社会需求企业用工,其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但是,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而言,进入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并非他们的主动选择,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认同度低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西部山区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基础薄弱、水平不高等问题,接受职业教育还不足以有效促进广大学生增值赋能,职业教育还处于吸引力不强的状态,不少初、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教育领域无望,却又不愿接受职业教育,部分学生甚至选择辍学直接进入社会参与工作实践。这直接导致西部山区的技能型人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企业转型升级所需技术技能支撑不足,阶段性积累必然衍生出就业难、招工难等矛盾。


长期以来,广袤的西部山区一直是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主战场。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西部山区职业院校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位于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毕节市,曾是全国最贫困的山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2018年7月,在毕节试验区建立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做好同乡村振兴衔接,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党和国家对毕节发展的关心支持,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扎根西部山区大地办学育人促发展指明方向、带来重要的转折机遇。学校秉承“知行合一、学生中心”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磨砺工匠精神,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就贫困学子出彩人生。


毕节资源富集、自然资源优越,900多万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在脱贫攻坚战中,曾因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作为全国全省“坚中之坚、难中之难”的战役来攻克;毕节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煤、电、烟、酒等是主要产业支柱,其他传统产业企业相对弱小,规模、质量、效益及水平都不高;新兴产业、先进产业、优质资源开发利用等尚不成气候;发展职业教育的产业基础薄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重要途径和资源载体匮乏,制约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作用与使命难以彰显。


基于上述困境,毕节职院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主动谋划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和东部产教优质资源平台,深度思考如何在东西协作战略背景下,有效探索跨域产教深度融合、政行校企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本研究提出必须直面和破解学校深层次教学改革的三大难题,助力实现“借力发展、创新发展、有所建树、取得实效”的远景目标,具体而言:一是突破西部山区高职基础差、培养水平低、缺乏支撑力的能力瓶颈;二是突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不足、协同机制不畅的内驱力瓶颈;三是突破产业协作发展路径中服务产业东西均衡发展适应性差的持续力瓶颈。


02

二、西部山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概述


在学校党委部署下,课题组抢抓机遇,于2016年9月开始研制《推进东西产教协作实施方案》;2017年3月率先与广州港集团确定举办脱贫订单班,6月初完成《广州港集团订单班实施方案》,会同穗毕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走村串寨进行招生组班行动,9月21日与广州港集团签订《广州港集团班办学协议》并举行首届开班仪式。此后5年,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深化跨区域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育人实践,形成跨区域精准脱贫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毕节职院+广东多校+广东多企”的1+N+N东西协作协同育人机制,借力东部产教力量提升服务产业适应性、助推“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产业互补等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穗毕模式”。


该模式有效推进贫困山区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双赢,创新形成东西协作产教融合精准订单人才培养体系、跨区域政行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东西双赢实践推动西部高职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路径,带动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深化,促进区域产业大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目前,学校已获省部级脱贫攻坚表彰4项,“穗毕模式”也被写入2021年部省共建技能贵州实施意见,4次入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典型案例。


而在成果获得上,“穗毕模式”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各级领导及院校等单位前来学习交流百余次数千人,CCTV-1报道人才培养模式3次,2021年11月2日“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学校教育脱贫案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上百次,中国教育电视台“梦开始的地方”“风帆”2次专题报道。


03

三、西部山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一)对接广东“三项工程”,合作大企业构建精准脱贫人才培养新体系


1.一企一策,校企共研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


紧扣“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人才需求,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紧贴技术岗位标准,与企业共同编制适应企业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智慧港口、智能机械、粤菜烹饪、食材检验、智慧康养等高端技术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2.跨域混编,开展大师名匠传帮带“五共同”


学校引入48名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带徒,14名职教名师专家送课到校,跨域混编“双师”团队,产教全链“五共同”。一方面,学校研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开发数字平台,编制新形态教材,岗位诊断形成性考核;另一方面,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培训基地,培训500余名教师,双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快速提升。


3.产教融合,搭建“四精准五对接三递进”教学组织体系


学校精准脱贫订单班实施“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资助、精准就业”,以“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职场、教师与师傅、毕业与就业”的“五对接”综合教改为要求,按“2年在本校+0.5年广东院校学习+0.5年广东企业实习”跨域三阶段递进培养,学生转段到东部院校,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校企衔接等过渡适应。同时,“广州港班”“广汽班”的实习融入智能装配装卸、新能源技术等产业高端,实施“车间工位师带徒、跟岗顶岗轮流转”,实现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双提升。


4.数字赋能,打造校企数字化资源学习与管理平台


面对跨省岗位实习远程管理新难题,学校积极探索推进数字赋能,合作开发东西协作数字化管理平台,汇聚大量跨域沉积分散资源,推进东西、校企、校际资源共享,提升社会培训服务水平。最终,学校实现信息资源、职业培训、教学师资、实习就业“四共享”。


5.岗位诊断,构建“八维度四结合”形成性评价体系


学校设置穗毕订单班倒逼一站终结性评价方式改革,针对“广州港班”“广汽班”等智能机械控制与操作等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程序规范、持久专注、精准娴熟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将教学目标与岗位技能细化分解于工作过程,构建“岗位诊断+把手示范、技能操作+师傅考核、团队项目+小组评价、全程控制+形成考核”的“八维度四结合”评价体系。


(二)政行校企“四方协同”,搭建共享平台构建产教融合新机制


1.政行校企联动,构建“穗毕模式”协同运行动力机制


以广东“三项工程”为重点细化实施方案,签署分年度及“十四五”协议,形成季度互访交流机制,推进形成穗毕政府主导、人社国资等多方协调、工青妇牵头主管、校企主体实施的共建机制,形成“广东人力需求、毕节产业转型、学校实力提升、学生就业优质”互利多赢格局。


2.打造“平台基地”,发挥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双赢效力


学校牵头成立“穗毕人力资源开发协作产教联盟”;与企业共建“毕节广州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引入德生集团等15家人力资源机构运营“毕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建广东“三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东西协作产教融合数字化教学与管理平台”等,并与岭南集团、万豪集团及百里杜鹃管委会联手,以“产业+金融+消费+教育+就业”模式共同打造贵州首家产教融合国际酒店,构建产教供需适配机制。


3.构建“1+N+N”机制,强化协同育人“六保障”


政府主导,工青妇推动,协议示范化,与广州港集团、广汽集团、广州地铁集团等18家广州大型国企民企合作,联手广州番禺职院、广州轻工技师学院等7所高职(技工)院校参与毕节项目,构建“1+N+N”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强化政策、组织、平台、师资、质量、就业“六保障”。


(三)产学研创训“五位一体”,开辟职教适应东西产业协同新路径


1.“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带动就业、阻断贫困、推动乡村振兴


持续拓展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功能价值,与越秀风行企业共建“养猪学院”服务其年产值20亿元的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带动5000余人就业;与广药王老吉合办“刺柠吉”班服务其年产值5亿的毕节科创基地,助推贵州刺梨向百亿级产业发展,促进毕节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毕节乡村振兴,输血帮扶到造血双赢。


2.合作深化教改,“产学研创”提升专业服务毕节产业能力


 “穗毕模式”带动学校实现全面教改,专业内涵及社会服务能力均得到提高。茶叶专业与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合作夏秋茶加工生产项目,获毕节市重大科技“揭榜挂帅”立项,为毕节100万亩茶叶提质增效。烹饪专业与岭南集团全国劳模龙伟彦大师挂帅共建“黔匠工坊”,开发“粤黔十三道风味”菜系,促进饮食文化创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助推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3.育训并举强服务,推进毕节“绿色发展样板区”产业升级


5年来,学校开展各类培训7.7万人次。为越秀风行企业340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明珠训练营新员工培训”项目;利用国际酒店产教融合基地,联手万豪集团实施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培训旅游业高端服务等人才1000人/年,推进毕节创建“绿色发展样板区”。


04

四、创新特色


(一)“穗毕模式”实践创新,丰富了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等理论内涵


“穗毕模式”52个订单班、1862名学生,以国内东西协作职教改革“启动最早,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国务院相关部门认可度较高,国内外影响力较大”,开创了大规模跨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国内先例,成就西部山区贫困生人人出彩,为“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等国家战略贡献了职教智慧,丰富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等理论内涵。


(二)创新精准脱贫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企一策、一班一品”人才培养特色


深化“三教”改革,“一企一策”创新人才培养订单班品牌:与广州港集团、广州港技工学校、广汽集团、广州交通技师等合作,举办“广州港班”“广汽班”等“岗课训证”育人一体;与广州酒家集团、岭南集团,联合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轻工技师学院举办“广州酒家班”“岭南集团班”,共建“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大师、青年创业导师协同的“三师带徒”模式;共建“南粤家政”培训基地,组建“仕馨班”“巧禧班”实施“以工代训、在岗教学、互联网+”培训模式。


(三)创新跨域产教协同互联共享机制,形成“东西协作、1+N+N”产教融合特色


东西协作的最大症结在于跨区域壁垒,产教融合实施落地难。用足穗毕协作政策优势,突破传统校企或校校“1+1”模式,创新“1+N+N”协作机制;探索数字赋能创新,开发东西协作产教融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职业培训、课程师资、实习就业”四共享,促进区域、校际、企校之间优质产教资源互联互通,提升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辐射效应与社会价值。


(四)创新东西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东部企业+西部资源”跨域协作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从最初依托政策红利,以东部产业人力资源需求与本校产教融合资源不足为契合点,逐渐转向市场驱动,助推“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产业互补互利,推动西部产业转型升级。东西协作推进了学校教改深化与师资水平提升,“穗毕模式”衍生功能的价值日益释放,实现“单向帮扶”到“双向协同”,走出一条西部山区职业院校提升育人水平服务产业、产业发展反哺职教、产教协同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及就业巩固脱贫的可持续、可迁移之路。


05

五、西部山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推广


(一)“穗毕模式”在校内及毕节的应用成效


1.学生发展:脱贫万家成就学子精彩人生


东西部协作订单班规模为全国最大,有52个班1862人,80%为贫困生;毕业生100%就业,平均年收入8万元,226人入职大中型国企,直接脱贫近2000家,涌现出秦鹏、王祥等典型代表。订单班带动全校学生能力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获技能大赛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167项。


2.教师发展:教改水平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穗毕协作交流、专业培训、挂职锻炼与柔性引进等方式,教师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及教研科研等能力增强,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职教名师4人;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2项,省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3项、教学成果奖1项。


3.学校发展:办学质量与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该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校省级高水平院校立项,3个省级重点专业群,联办3个本科专业;获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提质培优项目7项、1+X证书试点20个,贵州省职业教育重点项目36项,2021年列入职教本科建设规划。


4.毕节受益:拉动就业推进毕节产业升级


学校促成广州多个大型项目在毕投资28亿元年产值25亿元,带动就业6000余人;带动各专业深化教改,5年来输送1.77万名农工商等技能人才,支撑毕节特色农业等产业升级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每年向东部输送2万多人;为新一轮粤黔协作聚焦巩固脱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借鉴。


(二)政府高度认可,在国内多地借鉴推广


“穗毕模式”相关做法写入2021年省部共建技能贵州实施意见;4次入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脱贫攻坚产教融合典型案例;4次被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荣誉;粤黔两省党政主要领导等到校考察肯定东西部协作办学特色,鼓励深化合作扩大规模。“穗毕模式”的显著成效,吸引了上海、浙江等省市高职院校、政府及行业企业到校学习交流借鉴,在省内外10余家单位推广;与深圳宝安、福建福州等地人社部门及行业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团队成员在全国全省各类会议上交流;贵州省政府、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院校学习“穗毕模式”。


(三)“穗毕模式”影响力:国内反响强烈,声名远播海外


2018年10月,中国新闻社“一带一路”国家19家海外媒体到访报道“穗毕模式”,2020年7月CCTV-1“晚间新闻”2分钟专题报道首届“广州港班”毕业入职盛况,2021年11月、2022年8月CCTV-1“新闻联播”2次专题报道学校东西部协作成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上百次。


06

六、西部山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启示


 “穗毕模式”教改实践始终把“学生发展放在心上,职教脱贫扛在肩上、提升内涵抓在手上”,实现了“招生好、学得好,就业好”的人才培养目标。


1.用足东西协作政策红利,创新“穗毕模式”人才培养动力


聚焦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特别是西部山区产业企业资源不足现实,抓住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在东部产教资源充分释放的同时,通过搭建“搬不走”的人力资源开发技能提升共享基地平台和“离不开”的产教融合运行长效机制,初步实现东西协作“政府认可、产业发展、企业受惠、学校提质、学生满意”多赢目标。


2.“穗毕模式”谱写西部山区职教脱贫乡村振兴中国故事


学校开展“广州企业+贵州资源”项目,展现从输血到造血东西双赢的巨大资源潜力,向心系毕节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上高职人才培养支撑毕节发展产业升级的合格答卷,为中国乃至世界通过社会资源协作深化高职产教融合改革、推进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提供可迁移的成功案例。


3.巩固拓展东西部协作产教融合成果,创新统一战线“区域+领域”助力毕节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职教新典范


毕节试验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和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试验区的发展凝聚了各民主党派的智慧,显示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对贵州、对毕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提供了保障,特别是从试验区到示范区建设迎来多重利好叠加。下一步,毕节职院要抢抓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机遇,借力更多优质资源,巩固拓展东西部协作成果,探索实践“统一战线+东西协作、地域+领域”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创新举措,为毕节示范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建设创新路、开新局。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27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杨慧,池涌,葛富林,主洪国.东西协作、产教融合、精准脱贫:西部山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7):42-46.


东西协作、产教融合、精准脱贫:西部山区高

0

0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计支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