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965-0588

高职院校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框架、方案与实践

高职院校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框架、方案与实践


当前,高职院校的混合教学改革在推动混合教学广泛实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混合课程建设的质量及持续提升,而混合课程评价则是推动混合课程建设和质量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将同行教学评议应用于院校混合教学改革中的混合课程评价,需要构建综合的、过程性的同行教学评议方案。研究表明,评议方案是保证评议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评议方案随着院校混合教学改革的推进逐步发展和完善,其目标是在推动教师混合教学的同时促进混合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此,本研究将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如何构建促进高职混合课程质量提升的同行教学评议方案;二是,同行教学评议对高职教师的混合教学产生哪些影响。本研究以山东某高职院校L校为例,结合院校混合教学改革实践对上述两个问题开展研究。


一、相关研究述评


同行教学评议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教学评价,混合学习环境为证据的收集提供了机会,可以通过这些证据判断课程质量、诊断教学问题并形成精准的教学反馈。大卫对一个为期2年的同行教学评议项目开展调查,结果发现89%的教师认为同行观察和评估对其教学有积极的、建设性的影响。UNL(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的同行教学评议项目强调形成性的教学发展,基于教学既是一种协作性实践,也是一种批判性实践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同行教学评议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对有效教学的探索,这为同行教学评议在混合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很多借鉴。本研究将从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研究现状和同行教学评议模型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展开评述。


(一)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研究现状


在面授教学中,同行教学评议通过对课堂讲授内容、教学材料的使用、班级组织、内容呈现形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学习评估等方面的观察形成教学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价。


在线环境中,同行教学评议的重点是对在线课程中的课程材料、学习对象和学习设计进行评议。对于在线课程,伯奈特的一项案例研究显示,依据学生在线学习的特点开展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了解技术的引入对学生心理、学习方法和交互方式带来的影响,而同行教学评议往往能让教师更积极地探索技术的灵活性和可能性,有效缓解“在线性”引起的焦虑和疏离感。


与纯面授课程和纯在线课程相比,混合课程结合了两者的不同教学元素,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使得混合课程呈现出多种形态,从而使得混合课程的建设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混合课程的同行教学评议方案应涵盖不同的教学元素和课程形态,体现混合课程建设的过程和原则。MVU(Michigan Virtual University)基于一个混合学习模型构建在线或混合课程的同行教学评议标准,该模型包括教学模型特征(教学材料级别、教学资源、评估和通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参与需求、学习者角色、个性化教学)、学校考核点(教学支持模型、时间和地点、学生学习支持、技术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并定义了各个维度及其子维度在较少在线教学、较多在线教学和大部分在线教学三种课程形态下的特征。此外,混合学习环境的特殊性也对同行教学评议提出了机遇和挑战,信息工具和数字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使得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为此,教师有效利用资源、媒体和技术的组合设计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应成为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二)同行教学评议模型和过程


高斯林依据评估目的的不同提出三种同行评议模型:评估模型、发展模型和协作模型。评估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评估或质量保证提供总结性反馈;发展模型的首要目标是改善教学和学习;协作模型则强调自我和相互反思,以及评议者和被评议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从而产生形成性反馈。评议模型对同行教学评议项目具有广泛的影响,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在同行教学评议项目中基于高斯林的评议模型探索了形成性评议和总结性评议两种评议方案,并总结了保证评议项目成功实施的最佳实践。欧阳光华基于UBC模式对本土院校同行评议的落地和实施提出了三点建议。


无论采用何种模型,评议者都需要对课程做出判断,这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评议者先前经验、评议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影响,最终导致评议结果出现偏差。因此,评议过程需要依据不同的评估目的,探索适用的指导原则和方案,以提高评议结果的客观性。查理斯提出同行教学评议过程包含6个步骤:课程材料评审、课前咨询、教学观察、课后咨询与反馈、书面评价、同行评议过程监督。评议者与教师之间应展开充分的对话,从而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及期望,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学建议和反馈。教学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关键步骤,提高教学反馈的质量也成为同行教学评议研究的一个重点。科林提出一个撰写评估反馈的过程框架,包括10个组件,强调在明确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收集和证据分析构建适合于特定教学情境的最佳教学策略。这个框架为观察者执行混合课程的跟踪和观察提供了指南。为了保证反馈意见的专业性,评议员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有必要在评议团队中加入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方面拥有专业知识的学科专家。


二、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方案的构建


(一)同行教学评议方案的概念框架


不同的评议模型具有不同的评议目标和理念,围绕目标需要对评议过程中所有相关的要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以便构建出适合的评议方案。大卫·拿沃提出的教育评价分析框架,包括十个维度:评价的定义(Definition)、功能(Function)、对象(Object)、调查的变量(Variables)、标准(Criteria)、服务对象(Audience)、过程(Process)、方法(Methods of inquiry)、评价者特征(Evaluator)、对评价进行评价的标准(Standards)。借鉴拿沃的分析框架,本研究从已有研究中抽取出核心要素,构建了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的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

图片


概念框架以评估目标为核心,围绕目标呈现四个核心维度:评议者、被评议者、混合教学、观察评估。


1.评议者


评议者主持或执行教学观察和评估,向被评议者提出支持教学发展的评议反馈,包括身份角色、与被评议者的关系和所需的评议能力三个要素。评议者需要对被评议者的教学做出判断,评议者能否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以及评议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整体教学评议方案至关重要。


2.被评议者


被评议者既是评议过程的参与者,也是被反馈者,包括参与评议的课程或教师范围、参与评议程序的方式两个要素。教师在混合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参与同行教学评议,将促使教师的混合教学从理念、期望和态度的转变发展为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是一个持续的影响过程。


3.混合教学


混合教学维度规定了评议的内容、对象和范围,包括在线活动和面授活动两个要素。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评议者观察并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事件,但这些往往并不能形成证明其教学效果的有效证据。因此,一方面,需要结合混合学习模型及所需观察课程的课程形态确定观察的内容及核心要素;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混合教学环境中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确定这些核心要素的观察视角和标准。


4.观察评估


观察评估是概念框架中的核心维度,规定了评议方案所采用的评议标准、方法、过程以及最终反馈给被评议者的结果形式。设计完善的观察评估程序为评议者开展评估提供了依据,是提高评议效度的关键。


(二)L校同行教学评议方案的构建


院校混合教改存在两种推进策略:“广泛倡导”策略与“精兵试点”策略。L校自2021年开始启动混合教学改革,采用了“精兵试点”策略,即“通过激励和培训措施先培养小部分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辐射教改成果”,逐渐形成了以学期为节点的“培训—实施—提升”三阶段混合教学推进模式。同行教学评议贯穿于三个阶段,持续跟踪并评价教师混合课程建设和混合教学实施进展。在不同阶段,基于评价目的差异采用了不同的同行教学评议模型,并应用概念框架构建了不同的评议方案,见表1。

图片


第一,混合教学培训阶段。培训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帮助教师了解混合教学理论,混合课程建设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同时让教师熟悉并掌握相关平台和工具的使用。教师分成5~6人的小组,完成初步的混合课程设计、混合课程框架搭建以及一个学习单元的建设。培训教师会对混合课程设计单和初步建设的混合课程进行评议,提出反馈建议,并分组评议。


第二,混合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基于同一个网络教学平台继续完善混合课程的建设,基本都采用“以面授教学为主,在线教学为辅”的课程形式。在学期中,由学校统一组织对混合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平台的统一性保证了数据的内在一致性,这不仅便于课程建设的持续跟踪,也为课程的量化评估提供了基础。


第三,混合教学改进阶段。在学期末,学校通过混合课程评估对一个学期的混合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依据混合课程建设情况、学生的参与情况、反馈以及教师自评和反思进行综合评估,对所有参与评价的课程进行排名和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等级提出教学改进计划。


通过两个学期的实施,对评议方案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方案的可行性。此外,通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多名评议者交叉观察、评议指标适用性评估、评议者培训、教师自评和访谈等多种方案实施策略来确保和提高结果的有效性。


三、同行教学评议对教师混合教学的影响


参与教学评议的课程共计60门,体现出三种混合课程建设方式:全新建设一门混合课程、在已有教学资源基础上建设、在已有混合课程基础上建设。依据所评估课程的总体建设和实施水平,评议小组通过协商选取典型课程作为评估基线,应用评议方案将混合课程评议结果划分成A、B、C、D、E五个等级,确定每个等级的划分标准。给教师的反馈以该等级标准为基础,明确每门课程改进和提升的目标。各阶段评议结果的分布情况,见表2。

图片


由于在混合教学推进项目的初期采用“精兵试点”策略,这些新手教师能够得到较大的支持,从这批教师中筛选出优秀教师,逐渐培养成导师型或专家型评议者,能够为后期实施“广泛倡导”策略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同行教学评议对教师混合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促进了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评议者和被评议者借助同行教学评议就混合教学深入研讨和经验分享,有助于实现教育部在《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所倡导的“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三阶段同行教学评议方案贯穿于混合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全过程,也为教师教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组织机制和行动指南。在课程培训阶段,教师分成5~6人的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组内互评、组间分享点评等多种形式探讨课程教学设计及混合课程建设和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通过参与专家或导师型教师的访谈,更清晰地认识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专家型教师给出的评估反馈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具体指导和方向。在课程提升阶段,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准备评议材料,更精准、深入地了解学校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并对照标准及时查漏补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同事的课堂教学和线上课程,以及相互之间平等的批判性对话,引发对混合教学的深度思考,激发对教学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积累混合教学的经验,提升利用混合教学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有助于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同行评议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是重要的评议参考指标。对于缺乏混合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对60名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平台技术、工作量、课程性质等客观环境外,教师开展混合教学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影响混合教学的效果。


学生最初在开展混合学习时,受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学习习惯、平台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这时需要教师分析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会学生掌握适当的在线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混合学习环境。在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中,通过强化学生学习参与和互动指标引导教师将教学的关切点更多聚焦于对学生的混合学习支持和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在对教师发展共同体个别访谈和焦点访谈过程中,老师们总结归纳了多种激励学生持续参与的教学策略,包括通过利用课程导学等工具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选择适宜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恰当的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采用口头或书面表扬或加分等多种反馈形式等。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好转也会反哺教师的教学投入,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混合教学质量。


(三)有效避免了教师“表演性”授课


混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在线教学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为同行教学评议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借助混合教学中的在线数据,可以将教学工作全程展现在评估专家面前,有助于开展连续性、动态性、过程性、全周期的评价。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评价中“小数据”“短时量”的主观评价,规避了教师只注重专家随堂听课的那一节课的授课质量与效果,而进行多轮的“彩排”与最终的“表演”行为。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拓展了评议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同时教学过程中的数据都被网络教学平台“有痕”记录,借助这些信息化工具与手段开展的同行教学评议,使得教师更多地深耕平时的混合教学,更加注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评议的反馈与改进,将课堂真实地还原给学生而非呈现给评议专家。


(四)有助于教师筛选和实践有效混合教学策略


在混合教学改革推进的每个阶段,教师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教学评议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教师逐渐筛选出最佳的混合教学策略,发展出有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最终形成适用于特定课程类型的混合教学最佳实践。奇克林提出的教学七原则得到学术界普遍地认同,成为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包括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鼓励积极学习;及时反馈;强调任务时间;表达高期望;尊重学生在能力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基于教学七原则,结合混合教学培训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及L校的实际混合教学情境和教学要求,本研究归纳出20条典型的混合教学策略,并形成调查问卷让教师进行自评,共有53名教师参与了调查,结果见表3。

图片

 教师通过参与调查可以促进对混合教学的反思,以便为下一个学期的混合课程建设制订合理的课程提升行动方案。


四、总结与讨论


L校在混合教学改革项目中采用同行教学评议的方式提高混合课程建设的质量,60位教师参与到同行教学评议过程中。本研究对同行教学评议方案的构建、实施及其对教师混合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了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概念框架;二是基于概念框架,结合L校混合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策略构建了“培训—实施—提升”三阶段同行教学评议方案;三是从教师发展共同体、学生混合学习支持、持续教学改进、有效混合教学策略采纳等四个方面讨论了评议方案对教师混合教学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伴随着教师混合课程建设的进程,在关键的节点采用适合的评议方案能够在多个层面促进教师的混合教学,提升混合教课程建设的质量。


针对混合课程的同行教学评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人员和环节较多,过程难以把控,且随着课程的增加,方案实施的难度和复杂度也会成倍增加,教学评议很容易流于形式。目前,国内高校应用同行教学评议开展混合课程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还较少,本研究所提出的概念框架和评议方案将对高校的混合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概念框架为同行教学评议方案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而方案的实施也将进一步促进概念框架的发展,使得同行教学评议与教师混合教学提升之间的关系有更有力的证据支持,这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23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引用本文请标注:刘英群,黄浩,韩锡斌.高职院校混合课程同行教学评议:框架、方案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3):11-17+41.


0

0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计支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