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开通运营全线通车!标志着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通车。和若铁路将与现有的格库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连通,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周,形成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全长达2712公里。
和若铁路全长825.476公里,位于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线路从喀和铁路和田站引出,途经和田、洛浦、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等7个县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三十八团、第二师三十七团,与格库铁路若羌站接轨。
线路设计标准为国铁Ⅰ级、单线铁路,按照客货共线、内燃(预留电化)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于2018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5月开始全面铺轨。
和若铁路沿着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由西向东走行,该区域风季长达7个月,线路通过风沙区域长,沙源丰富,沙害是影响铁路建设的头号难题。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号称“死亡之海”。沿着沙漠南缘修建的和若铁路,是一条“含沙量”较高的铁路。
在沙漠腹地修铁路,风沙侵袭加大了铁路建设的难度,如果不能有效防止风沙上线路,也将大幅增加铁路投入运营后的维护成本。而风沙侵入线路后,容易污染道床,造成铁路道砟结块、板结,失去减震能力,还将会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
和若铁路全长825.476公里,全线风沙段落分布长度达534.77公里。
针对铁路周边地理环境特殊的实际,建设者采用“外阻内固、外高内低”的防沙模式。
这种防沙模式,并不是仅在铁路沿线种植植物这么简单,而是在植株未长大之前,先期在外侧设置1.5米高立式沙障阻沙,同时在靠近铁路侧设置芦苇方格固沙,形成挡沙、固沙立体式防沙体系。随着风沙的侵蚀,几年之后,高立式沙障、芦苇方格会失效,这时,长大之后的植株就能发挥防沙作用了。
栽种的植物都是适合在沙漠中生长的柽柳、梭梭等灌木和胡杨等乔木,外侧用高大的乔木降低风速、拦截来沙,靠近铁路侧采用灌木固沙。
这种梯次型的先进防沙体系,可以层层拦截风沙,保证投运后列车运行安全。
和若铁路在风沙特别严重的地段,采取以桥代路的设计方案,建设“过沙桥”。全线共建设“过沙桥”5座,长度40多公里,这些架空的桥梁,能够让风沙从桥下穿过,减少风沙对线路和列车运行的影响。施工团队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改变了以往现场浇筑桥墩的做法,破解了沙漠铁路建设中风沙、自然环境恶劣,用水难及混凝土养护难等建设难题,简化了工序、提高了工效。
和若铁路在大漠中穿行,空中俯瞰,连绵300多公里的防风固沙带已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作为一条沙漠铁路,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如何保障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及长势,让防护林带尽早枝繁叶茂,发挥防风固沙的效果。
沙漠中干旱缺水,植被种植最需要的就是水源。和若铁路应用了智能化农业灌溉系统,是国内首次在铁路建设及维护上应用。通过手机智能控制灌溉系统,既可保证植物需水量还可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