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通车的敦煌至当金山口高速公路。
建设中的武都至九寨沟高速公路横跨白龙江。
2021年7月建成通车的平凉至天水高速公路。
美丽的农村公路。本版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宾提供
筑公路、畅水运、建机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交通运输系统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着力构筑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畅通全省经济发展主动脉,努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官”,做好“铺路石”。
交通投资稳发力
平天、彭大、王夏、敦当等高速公路相继贯通,连霍、青兰、十天、京藏、京新等国家高速公路在甘肃境内全线贯通,过去5年,甘肃“交通通道”正加速向“经济走廊”转变。
甘肃交通投资保持高位运行,交通设施总量较快增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4300亿元,是前5年的1.8倍。
5年来,甘肃交通投融资、农村公路养护、道路运输转型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明晰;交通运输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快融合,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完成行业政务服务和公众出行服务资源整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首个“揭榜挂帅”项目在甘肃落地,西北寒旱区交通行业野外观测研究基地设立运行,清傅一级公路“5G 智慧公路”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甘肃首倡发展路衍经济,赋能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等项目落地实施……智慧交通建设扎实推进,行业创新发展活力迸发。
一条条公路构成一张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路网筑起“民心桥”
公路通,百业兴,民心畅。路网的延伸,将村庄如珍珠般串联起来,村民们“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愿望变成了现实,阡陌纵横里书写着交通人惠民富民的深情。
5年来,甘肃交通全面完成交通扶贫脱贫任务,完善农村交通网络,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6.3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5万公里,提前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两通”兜底性目标;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率先在全国实行三级“路长制”,在所有乡镇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所,22个县(区)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其中陇西等7个县(区)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县;“交通 特色产业”“交通 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助推75个贫困县于2020年底全部脱贫摘帽,兑现了“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
路畅、路安、路美,甘肃交通不仅为人民群众的出行保驾护航,还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打造高质量、温馨暖心的出行服务。
5年来,甘肃不断加强品质交通建设,美化公路全域环境,规范治理非公路标志牌;兰州中川机场、兰州西站、天水南站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建成运营,兰州和酒泉被确定为全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谋划实施130余项“拓展工程”,为高速公路“开口子”,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国首创“高速医联体”,设立服务区诊疗室,解决高速公路应急医疗保障问题;在全国率先推出高速公路服务区“车货无忧”保险,与已建成的39个“司机之家”相配套,实现广大货车司机在甘肃境内“停下放心车、洗上热水澡、吃上可口饭、睡上安稳觉”……甘肃交通千方百计解难纾困,方方面面温暖司乘,使交通惠民更有成色。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
党的领导是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历史跨越的根本保证。甘肃交通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靠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
5年来,25个厅属单位中9个创建为省级文明单位、8个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八棵树精神”和甘肃公路博物馆连续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和交通文化建设不断深化。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甘肃交通运输系统党员干部奋战一线,坚决筑牢交通运输疫情防线,贡献“交通力量”。
——加强“两站一场”和交通运输工具防控。守住外防输入第一道关口,确保物流大通道畅通,为全省重点物资和人员运输提供坚强保障。
——保障重点物资运输通畅。在全省高速公路入口、国省干线的防疫检测点,向持有“两码一报告”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发放“快通证”,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为驾乘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支撑全省复工复产。分区分级恢复各类交通运输服务,着力保障物资运输和邮政快递、城市配送正常运行,开行点对点直达客运包车4200多辆,保障工人返岗、学生复学。
……
从陇东高原到河西走廊,从秦巴山地到戈壁大漠,甘肃交通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