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将新建“四好农村路”2.4万公里
- 版本:1.0版本
- 上架时间:2019-04-19
- 服务商:计支宝
- 咨询热线: 400-965-0588
去年,渝北区统景镇到大盛镇的“四好农村路”建成,长约十公里,沿线风景如画。记者 罗斌 摄
■数据显示,重庆建好的农村公路,推动农村车辆运营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八成多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销量,约95%以上的村民收入明显增加。
公路沿着山谷,像一条长龙盘旋在葱绿的山间,红白相间的公路防护墩分外亮眼。海拔400米以下,道路两边的田地里,种植了晚熟柑橘,柑橘园里间种辣椒、菊花等矮秆作物;海拔400米以上,则种植了乌梅。
这是4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在云阳县泥溪镇胜利村看到的场景。
“若不是村里一组、二组和三组‘四好农村路’通了,现在路边仍会是一片片闲置地。”云阳县泥溪镇胜利村村支书黄沈说,村里也不会形成如今的产业发展模式。
重庆市交通局介绍,2018年我市开工建设“四好农村路”2.8万公里,已建成投用2.49万公里,新解决了4132个村民小组通公路、8130个村民小组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市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91.3%、61.3%,行政村通客运率达到99.1%。
今年,我市又将建设“四好农村路”2.4万公里,新增4000个村民小组通公路、8000个村民小组通油路或水泥路。其中,今年1至3月已启动建设“四好农村路”6600公里,截至目前已建成4235公里,新解决500个村民小组通公路、1961个村民小组通油路或水泥路。
公路修到村里来,产业发展有了新规划。一条路,改变一个村。
2018年6月底之前,云阳县泥溪镇胜利村近一半村组不通公路。该村山大坡陡,村里以种植包谷、红薯、洋芋等“三大坨”为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公路通到家门口,成为村民们最大的心愿。
2017年底,随着重庆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胜利村通组公路列入日程。一条长3.4公里,连接一组、二组和三组的农村公路于2018年6月底完工。
路通了,村里新的产业规划也提上日程。村里请来专家把脉,最终决定发展“短中长”产业:当年见效的香菇、菊花等,三年挂果的柑橘,五年结果的乌梅等。
黄沈称,乌梅树耐旱耐寒,适合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生长,而新鲜的乌梅不仅可以腌制成干果,还能作为中药材原材料进行售卖。
今年2月,村里成立金香菇产业合作社,45户贫困户入股,种植了350亩乌梅、1200亩柑橘。
贫困户除入股外,还可在合作社干零活,每天100元,一年下来,至少可挣2万元。
“我这把年纪外出打工也干不动重活了,况且还要照顾上小学的孙子,也出不去。”胜利村三组56岁的村民余良江说,没想到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
余良江算了一笔账:每天来合作社管理柑橘、乌梅,可挣100元,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除了日常开销,还能存一部分钱,同时还可以照顾孙子。
云阳县交通局称,2018年以来,泥溪镇陆续启动“四好农村路”村组道路通畅项目建设44个、共83公里。目前已经完工20个、总长51公里。
“四好农村路”有力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目前泥溪镇已发展了50万段黑木耳、10万袋以香菇为主的黑色食品,以5500亩柑橘、3500亩核桃、4000亩乌梅为主导的绿色食品。同时,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柚子1400亩、辣椒1000亩、菊花500亩、中蜂2000群,全镇每户贫困户都有2到3个以上主导产业。
“自去年以来,我们加大了贫困地区‘四好农村路’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贫困地区交通面貌正在改善。”云阳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该县开建“四好农村路”1670公里,完工1012公里。
公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盖新房
路修到家门口,村民住上了新房,一家人也可以团圆了。
今年2月底,73岁的田时旭老人搬进新房。这可把她乐坏了,打电话给儿孙们,让他们周末回老家庆祝一下。
田时旭是渝北大盛镇东河村四组的村民,今年能住上新房,得益于大盛镇到东河村的“四好农村路”通到家门口。
大盛镇是渝北区较偏远的镇。该镇东河村有11个组,5个组的通组公路没硬化。村民出行非常不便,虽然到镇上只有6公里,走路的话,却要1个多小时。
田时旭后代儿女、孙子(女)等近20口人,虽都生活在重庆主城及周边,但这10多年来,一家人就没真正团圆过。
原因是家里房子太小、太旧了,一次容不下这么多人,儿女、孙子孙女们逢年过节轮流回家探望老人,基本不过夜。2018年初,已成家的儿孙们拿出20万元,给老人建新房。
田时旭家门口的路是一条毛路,建房所需的材料只能运到离家1公里外的主路上,再由人工或马转运。这近1公里的路,转运费就要花近2万元。
有一次,为节约运费,她儿子试图把拉砖货车开到新房子处,结果路上翻车了,儿子也受伤了。之后,房子就停建了。
去年10月,渝北区交通局正式启动了该村“四好农村路”建设,并于12月底建成。
“原本规划主路只有6公里,为方便村民出行,修了更多通往村民家门口的支路,一下子多修了2.3公里。”渝北区交通局相关人士称。
路修好了,田时旭家的新房重新开建,车也可以开到家门口。
“路通了,村里新房子多了起来。”东河村代村主任唐荣霞称,从去年底到今年4月初,村里90多户申请新建改建住房,10多户村民买了新车。
来自重庆市公路局数据显示,我市建好的农村公路,推动农村车辆运营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八成多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销量,约95%以上的村民收入明显增加。
公路修到风景里,自驾游客纷纷来
“村里变化太大了,不堵车了,开车过来太方便了。”今年3月,綦江区永新镇举办梨花节,主城居民张志驾车前来赏梨花,发出这样的感叹。
今年3月12日,一条长16.8公里的公路改建通车了。该路起于G353罗家支路口,止于中峰镇龙山村,穿过永新镇梨花山景区石坪村。
永新梨花节已成为綦江的一张名片。但对游客们来说,最头疼的就是堵车。
“游客多了,前几年拓宽的4.5米双向道,由于没建错车道和停车场,一到周末,前来赏花的车就堵得水泄不通,最长堵车时间达5个小时。”石坪村支书幸定华说。
对旅游团来说,也很不方便。旅游大巴无法开进景区,游客只能在离村1公里的地方下车,步行到景区。
2018年,綦江区交通局启动了道路改造升级项目,将4.5米的路面拓宽至7米单向环道,新建和升级了5个停车场,可容纳几百辆车停放。幸定华称,今年来看梨花的人比往年增加了两成。
促进农村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打通一条路,激活一片景。今年2月,渝北区白岩场至大盛镇公路(大白路)沥青黑化路面完工。这条全长4.8公里的农村公路,成为连接渝北区张关镇、大盛镇及周边村镇的一条旅游和产业路,也是附近村民出行的必要通道之一。
“这条路,激活了大盛镇乡村旅游。”渝北区大盛镇政府相关人士称,今年3月1日启动的大盛镇樱花节,已吸引了10万多游客前来观赏。
渝北区交通局称,该区“四好农村路”以“交通+旅游+农业”为导向,已布局建设了一批旅游路、产业路、农业园区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基地相结合,带动产业产品与城市消费市场连为一体。
“产业规划到哪里,公路就修到哪里。”重庆市交通局称,今年,我市将新建2.4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评论》》
“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双向道”
刘夏延
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只有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才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四好农村路”让乡村“走得出去”。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广大农民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把解决好农村“出行难”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以农村公路为主动脉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使那些封闭落后的乡村从过去的因循守旧中走出来,走向开放、拥抱变革,以不断完善的交通运输路网全面提升地区通达水平,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有效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活力,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打开天窗,为广大农民工作、生活、出行带来方便,从而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发家奔小康的渠道,打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梗阻,促使“四好农村路”延伸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加速带”。
“四好农村路”让乡村“引得进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城镇化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实施乡村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给农村“输血”,更重要的是让农村有“造血”能力。通过四通八达的农村道路网络,让各方资源得以畅通无阻,做到“筑巢引凤”、“花开蝶来”,让优秀创业人才来到农村施展拳脚,让资本及文化“归流返乡”,从而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深化产业带动作用,助推农村产业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将过去“城进村退”的困境变为“城兴村荣”的蓝图,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更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
“四好农村路”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缩短了城乡间的物理位移,拉近了城乡群众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国家交通路网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貌指日可期。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