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965-0588

高校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5位大学书记、校长这样说

高校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5位大学书记、校长这样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高校如何发挥支撑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5位代表委员,同时也是大学书记、校长,提出了建议,来听他们怎么说——


陈雨露——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应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建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原创性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全链条支撑。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为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提供智力支持。


张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双重任务,可以说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从基础研究突破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政府、高校、企业等需要协同合作,形成一条促进科技成果产生和应用的创新链。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新产业发展,都需要一批又一批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劳动者。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吉林大学将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和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有的放矢培养紧缺人才。


金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校是重要力量,要着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深化改革,一体推进。要把构建一流大学创新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新跨越。高校要大力培养创新者,加快走融合创新之路。要发挥高校基础学科优势,与头部企业合作办新工科,协同攻关、合力育人,增强引领产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建议支持高校构建长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把产教融合纳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校与企业协同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方守恩——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高校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高校应该主动担当作为,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二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高地。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载体的作用,努力提升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扩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三是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要把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引导科研人员聚焦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卡脖子”问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严纯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发力点,我们必须更好地担负起推动科技创新的重任,在人才支撑、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上见行动、有作为、作贡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兰州大学将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催化剂”,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整体上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来源:微言教育)


高校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5位大学书记、校长这样说

1

0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计支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