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新元、元旦、元日、正日。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发展历史
正月一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叫做“三朝”、“正旦”、“元日”、“岁旦”;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
古时的正月初一这节日称为“年节”,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节日风俗
开门炮仗
初一一早,各家首先要放爆竹,叫做“开门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这时街道一片红色,气氛相当喜庆。“开门鞭炮”一说自古就有。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哔哔叭叭的鞭炮声除旧迎新。
拜年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到本家拜年,须带礼物。拜年的顺序先父母再其他近亲,顺序按照辈分大小拜访。初二到岳父母家、须带礼物。拜年时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
二是初三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如与主人是平辈关系,则只须拱手行礼,如遇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并说免礼以表谦恭。亲朋礼节拜访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起身告辞。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以表示感谢。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邻居,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须彼此一抱拳说:“新年快乐”、“合家团圆”等祝福语,在屋里坐一会儿,无甚过多礼节。
古代时拜年和贺年是有区分的: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单位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诸多方式。